每年4月5日是清明節,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慎終追遠、祭奠逝者、緬懷先烈的重要祭祀節日。為倡導綠色祭掃,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持續推出從“紙錢”到“鮮花”、從“現場”到“云上”、從“散點”到“集中”、從“多車”到“單車”等方式推行文明祭祀,讓“清明”更文明。
自2015年上半年開始,唐家河管理處就在保護區實行鮮花祭祀,至今已經是第8個年頭。每年清明節期間,在唐家河管理處游客中心入口處設置一個“鮮花兌換處”,祭祀來的群眾用自己帶來的焚燒祭掃物品向工作人員換取鮮花。開展“紙錢”換“鮮花”活動,意義在于引導大眾做文明祭祀的實踐者,堅決杜絕火源進入保護區。截止目前,保護區已發放32000余支鮮花用于文明祭祀。
“云上祭祀”“網絡祭掃”“居家追思”是一種文明進步象征,在不拋棄傳統文化的同時,為祭祀者提供便利服務。管理處在保護區入口處推薦祭祀app,讓祭祀群眾用微信掃一掃的功能就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對祖先的緬懷祭祀,通過獻一束花、上一炷香、點一支燭,頌讀祭文、心愿寄語來寄托哀思,一樣可以達到祭奠先人、追思哀悼的目的。唐家河管理處還通過倡議書、微信、微博、led屏等新媒體,擴展宣傳“云上祭祀”“網絡祭祀”“居家追思”文明祭祀。讓群眾充分認識祭祀的本質在于用心緬懷,引導大眾文明祭祀。
唐家河管理處與周邊10個保護地、15家單位簽訂《森林防滅火聯防協議》,通過聯防機制把多個“散點”“集中”成一個保護網。巧用青溪鎮在保護區周邊村社修建的6個集中祭祀池,為方便市民祭祀,祭祀點設置了祭祀臺、焚燒口以及文明祭祀和森林防火宣傳欄。在每個集中祭祀點,還分別配備了兩名宣傳勸導員,負責對祭祀點的清理打掃和日常巡查檢查。這樣不僅將保護區及毗鄰區祭祀活動,由上百個墳墓隱患“散點”轉化到保護區外相對安全的“集中”點,既方便,又安全,還保護了生態環境,大大降低了因燃燒紙錢冥物、煙花爆竹帶來森林火災的隱患。
掃墓祭奠的客流按照往年慣例基本會在清明前后呈上升趨勢,為方便市民祭祀出行,減輕交通壓力,今年管理處推出“免費祭祀點直通車”服務。在游客中心入口處停車場安排專人專車提供祭祀出行服務,清明節假期三天時間,每天兩班車次,滿足祭祀群眾的不同時間祭祀需求。同時,“直通車”隨車勸導員將在上車前提醒祭祀群眾,疫情期間,乘坐“直通車”前去祭奠,還需做好個人防護,乘車出示健康碼,勿攜帶鞭炮、煙火、打火機等易燃易爆物品,進行防疫引導,倡導祭祀群眾文明綠色祭奠,確保乘車安全。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四大祭祀新方式引導廣大群眾移風易俗。據統計,今年鮮花祭祀的人數明顯增多,網上祭祀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集中祭祀池的人流量越來越大,選擇綠色出行的人也在逐漸遞增。(張正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