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環境新聞網近日報道,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僅在1990-2020年間,全球就因毀林失去了4.2億公頃的森林,超過歐盟國家總面積。世界自然基金會法國辦公室宣傳主任皮埃爾·坎內指出:“截至2021年,歐盟涉及毀林的初級產品進口量占全球涉及毀林商品總進口量的16%”。為遏制歐洲的大宗商品進口造成世界其他地方毀林這一問題,負責實施《歐洲綠色新政》的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于2021年11月17日提出了一項法規提案,要求歐盟成員國只能進口“零毀林”商品。
擬審議的新法規旨在確保公民在歐盟市場上購買、使用和消費的商品不會對原產地的森林造成毀林和退化,只有符合原產國法律且與毀林無關的產品才能進入歐盟市場。對此,新法規擬從4個方面加強監管:
一是要求建立進口商品管控清單,將涉及毀林的6種大宗商品(包括大豆、牛肉、棕櫚油、木材、可可和咖啡)以及皮革、巧克力和家具等加工品列入其中,歐盟委員會將根據原產地毀林程度的變化對進口商品管控清單進行及時更新。
二是制定強制性盡職調查規則,要求歐盟市場上的進口商在進口管控清單內商品時,對貨品原產地及供應鏈開展盡職調查,避免毀林產品進入歐盟市場。
三是歐盟委員會將建立一個風險評價的基準體系,評定商品進口造成的毀林和森林退化風險級別,根據評價結果將進口來源國劃分為高風險國家和低風險國家。對來自低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產品簡化報關手續,對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則加強檢查。
四是將打造一個新的數字(注冊)系統,集中公布歐盟市場中進口商品原產地的地理坐標和來源國等相關信息。為進一步確保法規的實施,歐盟委員會還將加強與其他主要消費國的對話合作,共同構建“零毀林”大宗商品供應鏈。
歐盟預計,該新法規的實施將能夠減少至少3190萬噸碳排放,每年至少減少32億歐元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還將對當地社區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嚴重依賴森林生態系統生活的土著居民。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歐洲議會主要談判代表帕斯卡·坎芬對提案表示支持,認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部能結束大宗商品進口致使毀林的法律。”他指出,該法規應盡可能地嚴格,建議將橡膠木也納入進口商品管控清單中,以減少南亞地區毀林頻發問題。民間社會也對這一法規的制定與實施持積極態度。2020年9月,歐盟委員會曾就該提案征詢公眾意見,收集了超過120萬份支持票。法國環保組織綠傘認為,該法規“將使那些曾拒絕配合打擊大宗商品進口毀林問題的嘉吉、邦吉、路易達孚等主要國際貿易商不得不采取行動。”
盡管該提案得到歐盟管理層和社會公眾的支持,但仍有利益相關者指出新法規的實際效果會與預期目標存在差距,希望歐盟議會和理事會在提案審定期間加以重視。一種觀點認為,新法規所提出的進口商品管控清單仍有遺漏。皮埃爾·坎內指出,“如果規定適用于牛肉,就必須同樣適用于雞肉;如果適用于大豆和咖啡,則也應適用于橡膠、玉米、糖等其他大宗商品。”在他看來,新法規對自然環境所受威脅的考慮仍有不足,“除了必須關注的森林以外,我們還應考慮森林周邊的生態系統,如熱帶稀樹草原(塞拉多)、草地或泥炭沼澤等”。
也有專家認為,新法規對“低風險”產品限制較少,或存在隱患。法國環保組織綠傘指出,對“低風險”產品管控的放松,一方面可能導致商品“洗白”行為的出現,即通過將商品經某“低風險”國家轉口至歐盟。另一方面大型國際貿易商會把“高風險”產品繼續銷售到其他對“零毀林”供應鏈要求低于歐盟地區的國家。只有對商品供應者進行限制,而不僅對商品供應行為作出限制,方能有效避免大宗商品貿易毀林的現象。此外,應警惕各大貿易公司通過游說利用毫無追溯性可言的一些認證體系替代盡職調查機制,這將會使法案無法實現其初衷。
然而,對大宗商品來源進行追溯的要求受到了業內的質疑。法國國家肉類和畜牧業協會總裁多米尼克·朗格洛伊斯認為,某些國家的肉牛從出生到屠宰的過程是無法保證可追溯性的。若不強制要求如巴西這樣的貿易合作伙伴開展同等的產品追溯,那么歐盟對產品供應國實施控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則歐盟單方面推出法規遏制毀林商品貿易是不可行的。
新法規提案于2022年1月1日在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后進行審議。2021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期間,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曾稱希望借法國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之機,加快推行“零毀林”戰略在歐盟的實施。如今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后的政策走向成為社會關注點,有關進口商品“零毀林”的要求是否會趨嚴仍有待觀察。